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肤真菌病、肾小球肾炎、炎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随着国内外医学研究者对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使免疫抑制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该类产品主要包括化学制剂、激素、真菌代谢产物和中药等。作为“特殊用药”的免疫抑制剂,利润较之普药也更为丰厚,且市场进入者较少。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的一种破坏性的关节病,若没有能接受积极正规的治疗,80%以上患者因关节畸形导致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由于该病的病程长,致残率高,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为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率为0.2%-0.4%。按13亿人口计算,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500万左右。目前,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也因此而加重国民经济的负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影响人群最广泛、最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之一,以女性多发,临床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发热、皮肤损害、关节肿痛、肾脏损害,半数病人还表现为狼疮肺炎、精神障碍等,最终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地区差别较大,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约为50/10万,英国18/10万,澳洲土著居民50/10万,印度32/10万,而我国则为70/10万,仅次于黑人的100/10万,位居全球第二位。
临床医学上的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属于多基因遗传的疾病,可由多种激发因素,如创伤、感染、药物等在易感个体中诱发。主要为表皮增生分化的异常和免疫系统的激活。由国家卫生部、中国银屑病协会联合调查,2012年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银屑病患者总数至少720万。且每年以新增10万人的速度递增。三分之二的人未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有效降低银屑病的发病率和提高银屑病的治愈率,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医务医疗科研人员的重要使命